工程导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案例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直奔京城,两年完成35万人大迁移

为解决包括北京在内的城市缺水问题,实施东南西北的用水合理调度,1952年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的构想,到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时间整整跨越了半个世纪。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主要从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一路向北输水到天津,另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中线工程的起点是丹江口水库,终点是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将通过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经河南、河北,到达北京、天津。主要解决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四省市的缺水问题。西线工程目前尚在论证。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将实现“长江水”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为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更多投入和更多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丹江口水库的大坝进行加高,由原来的162m加高到176.6m,水位要从157m提高到170m。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千米,移民34.5万人。

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不言而喻。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用于灌溉的水利项目,为了搬迁260户,前后用了11年。而按照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近19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资料来源:摘编自京华时报,2011年8月20日)

案例思考

1.试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分析工程的社会性。

2.试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说明现代工程的特点。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利益相关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