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的幸福:别让聪明阻挡了快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你的生命,匆匆又匆匆(1)

聪明,人类毕生的追求

人们对聪明的追求可谓有声有色、惊心动魄。第一个品尝“智慧果”的人就是我们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虽然他们被赶出了伊甸园,但是他们带着后代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让人类变得愈发聪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聪明更是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引导人类一步一步走上了文明的阶梯。聪明的大脑带来了食物、衣服、住所……让人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于是乎,聪明成为了人类毕生的追求,成为人类追求自我的标准之一。我们也希望能够被他人赞誉是一个“聪明人”,希望无论在生活、学习、交流还是处理事务之时,都能够迅捷地反应、果断地决策,最终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

天赋迥异之人当然很聪明,这是上天给予的礼物。当达o芬奇奉上了《蒙娜丽莎》,你会为他的天赋折服;当李斯特赢得“钢琴之王”的美誉,你会自然而然地将此成就归功于他与生俱来的“音乐细胞”;当小仲马的《茶花女》受到世人空前的追捧,你会暗自佩服他是大仲马一生“最优异的作品”……他们自出生之时就拥有流淌在血液里的能力,这种天赋给予了他们在某个领域的优势,让他们更灵巧地挥动画笔,更高效地创作一段美妙的旋律,更深刻地描绘出人生百态。

勤勉之人往往也很聪明,这是日积月累的成果。我们听过各种各样勤勉努力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爱迪生和灯丝,居里夫人和镭……面对老师的愤怒、同学们的嘲笑、朋友们的质疑,他们并没有胆怯,也没有退缩。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累积智慧,获得优异的成绩。现实生活中,那些勤勤恳恳工作、一点一滴积累人生经验的人,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终点。他们靠着反复琢磨,在不断的失败中调整自己,无论是在学业、工作还是生活上,这些人的成功似乎稀疏寻常,能够轻松地获得他人眼中的成功。在学校里,他们是老师们的宠儿;在工作中,他们是领导的爱将;在生活中,他们是令人羡慕的成功者。从出生到职场,他们始终表现优异,成功似乎非他们莫属。

虽然聪明分为“天赋型”和“勤勉型”,但是聪明人都有着同样的优势,也为自己毕生追求的聪明所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越聪明,人格越独特,认知机制越有别于常人。这种独特的人格和认知机制让你一直走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无法放慢匆匆的脚步。

大脑,飞速旋转的陀螺

人的大脑拥有神奇的力量,哭、笑、发呆的表情是大脑带动面部肌肉的结果;高兴、悲伤、喜欢和厌恶的情绪,也是大脑感应外界环境做出的回答。神奇的大脑控制了你的所有动作、感情和思想。而聪明的你之所以拥有如此多的优势,归根结底在于超强的大脑。你的大脑就像陀螺一样,只有飞速地旋转才能屹立不倒。

现在,请把你的目光投向飞速旋转的大脑,让我们一起从科学的角度来探究你的思维机制。这将是一次神奇的体验,让你“真实地看见”那些并不可见的大脑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次体验会帮助你真切地看清独特的思维机制,让你学会如何珍惜并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大脑。

左脑VS右脑,哪个更重要?

人类大脑是生物界最敏锐、最精巧、最复杂的器官,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左脑和右脑。它们形状相同、相互对称,但功能和运作机制却截然不同,其中的区别是神经科学关于大脑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不同的功能,左脑和右脑分别划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负责对应的行为能力。通常情况下,按照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将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划分如下:

爱因斯坦是人们公认的天才,他曾经说:“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通过他的描述,我们能够理清大脑思考的过程。你的大脑将看到的场景以图像的形式存储于右脑,就如同录影带的工作原理一样。存入右脑的信息可能是抽象的图案,也可能是实际的影像,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创造力的源泉。而你的左脑在思考的时候,调取了右脑所存储的图案或影像,同时将它们转化为交流符号,这就是思考的过程。左脑将右脑的形象思维转换成语言或文字,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得以顺利沟通。

而人们强调的创造力实际上就是如何综合联结头脑中毫无关联的情报信息的能力。信息之间的不关联度越高,联结它们的想法也就越新奇。大脑不能凭空创造出新的信息,所谓的创新就是对现有信息的再加工。如果右脑没有大量的信息储备,也就没有创造力可言。人们往往强调“直觉”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右脑发挥直观、形象、综合的作用,更需要左脑的有效配合。

左右脑的良好配合,让你的大脑得到全面的发展,既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想要产生令人惊喜的崭新想法,就需要让你的大脑时刻保持活力。

年纪大了会变笨?

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通过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实现信息交换。按照过去的科学观点,神经元的数量会在童年迅速增长,在青春期发育成熟,20岁以后神经元的数量会开始下降,而后大脑开始逐渐衰退。这令人十分担心。但是这种说法正确吗?即使大脑的迅速发育确实只限于童年阶段,我们也应当重新审视神经元数量与聪明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神经节的数量远比神经元的数量重要。

也就是说,你学得越多、理解得越多、记忆得越多、体验得越多,神经节的数量也就越多。而神经节数量的多少则直接决定着大脑思维和活动能力的好坏。

青春期并非大脑的成熟期。近来的研究显示,在青春期,控制和决定个人行为的大脑机制仍在继续发育。这一发现使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有些青少年会做出威胁自己生命的举动;那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应该停下来。他们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证实大脑具有可塑性有着重大意义,这意味着你的神经元之所以会减少(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因为大脑将神经元相互连接并构建出新的神经网络。这确保你在任何年龄阶段,即使是在暮年,也可以灵活地学习、思考和记忆。这可是个好消息,不是吗?

你不知道的潜质

大脑的信息传输速度因人而异,神经网络的平均传输速度约为2米/秒,有些人的信息传输速度可能会高于或低于常人。一般来说,大脑的信息传输速度是由处理信息的部位和方式所决定的。对大脑来说,处理某些事件只需要3至5微秒的时间。当你在读这一句话的时候,你的大脑正在处理数百条信息。当你读到“喷香的饭菜”、“凉爽的清风”或者“远处汽车的喇叭声”时,你不仅将文字形象通过视觉投射到了大脑中,大脑还会相应地联系“饭菜的气味”、“清凉的感觉”以及“喇叭的声响”,这些文字之外的信息经由味觉、触觉和听觉的感官输入大脑,大脑还会通过思维组织联系大脑内部原本存在的信息。

过去人们都认为大脑的各个区域分别对应一定的功能。如果大脑的某个部位受损(例如脑创伤),就会丧失其相对应的功能。例如,如果病人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受到损伤,他就无法正常说话。但今天我们却发现大脑本身具有多重性,每个区域和部位都负责多个功能。如果某个部位受损,其所负责的功能就会被转承到大脑的其他区域上去。可以这样说,你的大脑拥有无限的潜质。

你的大脑只用了10%?

当下流传着这样一种言论:你对大脑的利用率仅有10%。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完全是对大脑活动的误解。大脑各部位的活动频率是不一样的。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是面对的境遇比较复杂,大脑中有些区域就会特别活跃,而其他部位则同时处理一些较为简单的事情。

正如阿基米德在浴缸里突然顿悟出用浮力原理解决国王金冠是否掺假的难题,牛顿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凯库勒在梦中被咬尾巴的蛇点醒了苯环的结构……你的大脑是不是也会突然间“灵光一现”,弹出一个问题的答案,而这个问题恰好是前几天日思夜想都想不明白的难题?

这是因为你的大脑会在不知不觉中处理大量的信息--当大脑中的某些部位忙于处理那些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时,大脑的其他区域则在整合、分析、传递和录入其他信息。在你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大脑正在苦苦搜寻所需信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灵感会突如其来。

日常生活中,你的大脑也会在你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认知活动,这种无意识的认知行为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当你走进卢浮宫,你的目光将被精美的画作牢牢地吸引,完全看不到其他的任何事物。然而,大脑却在默默地记录了周围发生的一切:身旁学者的讨论、学生的临摹画作,甚至看门人露出的报纸标题。在未来的某一时刻,你可能会有意识地利用这些信息。

因此,你对大脑的利用率达到了100%,只不过仅仅意识到了其中的10%,另外90%的活动都被你的意识忽略了而已。

大脑中的拼图游戏

聪明的大脑拥有超常的分析力,能够在毫无头绪的线索中找出答案;聪明的大脑还拥有超常的感知力,能够对感觉和思维中的任何细微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就像玩拼图游戏一样,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你的大脑会先将其分解处理,随后再将其重新拼装。

面对任何问题,你的大脑都可以无限制地进行细化和分解,并由此提出新的假设。于是,无论你的大脑中冒出来的想法多么简单,大脑都会开始无限地联想。在你喝着牛奶看着报纸的时候,你会突然间被一则火灾的新闻所吸引,然后你想到了消防员,继而想到你家的某个亲戚也是消防员,他和妻子刚刚生了小宝宝,于是,你又开始考虑要给他家的新成员送上一份怎样的礼物……每一个想法都是一块散落的拼图,你的大脑就要在这片凌乱的拼图碎片中找到需要的那几枚。

怎样才能拼出一幅完整的图画呢?你要找出拼图碎片中的各种联系,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全面的处理和检查。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在现实中却意味着思维的一连串活动:首先,你要放慢思维节奏,无限地放大每一个观点和想法;然后,你要再次提高思维的运转速度,将所有信息整合起来进行处理;之后,大脑不断地加速,恢复到高度活跃的状态;最后,大脑将对整合后的信息进行审查和修正,将那些重要的、积极的、确定的和有建设性的实质内容保留下来,同时排除掉那些无用的、表面的和次要的信息。

既然我们拥有独特的思维机制,那么聪明人需要熟练掌握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加以利用,使其能够高速、精确地分析各种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够:

☆运用自己的思维,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掌握其中的所有细节信息;☆获得灵感,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思想体系;☆通过思考来寻求真实的自我。

你的聪明是哪一型?

虽然聪明人在其他人的眼中都是生活中的佼佼者,拥有非凡的成就,但是聪明人却有着不同的特点。根据聪明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大致可以将聪明人划分为三种类型:守序型、对抗型和无序型。这三种分类是我基于临床观察得出的结论,它并不意味着聪明人的人格有固定的规律可循。但是,找到你的那一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为你重新认识自我提供一定的参考。将聪明人进行类别划分可以产生镜像效应,让你对自己的人格机制有所了解,这正是掌控自我的第一步。这个分类还可以让你识别其他人的种种人格表现,从外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我。

我还想强调的是,人格类型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生活阶段的变化而不断演进。那么,你的聪明是哪一型呢?

守序型

社会生活中,个人往往需要遵循各式各样的生活准则,这些制度对个人行为加以限制,但同时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遵循生活规则是一种服务于自我发展的协调机制,这种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保证,同时也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这家报社做文书,负责汇总整理记者们的采访稿件。每一天,我都会阅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观摩每一个记者的文字风格,有时也会模仿他们的风格记下自己一天的见闻。和我一起工作的曼德尔却一直抱怨工作枯燥无味,每天埋在稿件中喘不过气来。他常常对我说,明年一定要向主任争取做实习记者,风风光光地用纸和笔书写人生。但是在我看来,现在这种循规蹈矩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好。去做实习记者并不能保证一定会出现好的结果,而且改变生活还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我认为这并不值得。与其寻求改变,还不如在遵守各种规则的前提下寻找机遇,我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记事风格,等到机遇降临时,可以牢牢把握并加以利用,将会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奇妙的改变。

玛丽曾经这样向我感慨如何在保持现状的同时锻炼自己。和玛丽持相同想法的聪明人不在少数,这一类聪明人被划分为守序型。然而即使同属于这一类人群,他们的人格表现也不尽相同,各自在为人处世上的方法也各具特色。

●理智还是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