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人际磁石综合征:为什么你总被伤害自己的人吸引
(美)罗斯·罗森堡更新时间:2023-11-07 15:55:42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对于童年时没有从父母处得到无条件的爱的人,自恋型的人对他们的吸引力就像磁力一样,这种力量似乎是无法挣脱的。作者将这种磁力称为“人际磁石综合征”,它具有一种原始的力量,能把依赖共生者和自恋者吸引到一起。作者在本书中阐释了依赖共生和病态自恋,以及两者之间病态的“关系之舞”。由原书家庭、个人经历带来的病态依赖共生,都可能影响到个体与父母、恋人甚至周围朋友的人际关系。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病态依赖共生以及病态自恋的形成,带领读者进行内心的探究,从而发现自身的依赖共生问题,通过解决依赖共生问题,获得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姜帆
上架时间:2023-08-01 00:00: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罗斯·罗森堡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大学》为例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也充满着挑战。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大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是承担起这项重任的充分必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乐观、自强、修己安人、中和守静等思想对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积极调节身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尤其是《大学》中“德位相配”“克己修身心理23.7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手册(二年级下册)
本书主要包括:淘气的注意力、豌豆宝宝的一生、我的情绪温度计、我会倾听、课间时光真精彩、我的身体我做主、注意,外号来袭!等八课内容。心理6772字 - 会员
在斯坦福上自我关怀课
在斯坦福大学上“自我关怀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斯坦福大学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告诉我们什么是自我关怀,自我疗愈如何发生作用,以及内在疗愈为何如此重要。作者全面分享了如何通过正念核心思想,以实际行动化解负面情绪,消除精神内耗带来的不安焦躁,转换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获取幸福感。关于改变和成长,本书会帮你分析现状、设定目标、达成目标。跟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学习斯坦福自我关怀课,开始真正地心理12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高中二年级上册)
本书通过创设具有典型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有体验感和参与感,书中呈现丰富的案例,鼓励中学生理解困境、解决困难,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学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有趣的心理现象。书中设置了大量的调查表和记录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探索与记录,可建立起一份自己独有的心理成长档案。心理3.4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手册(六年级上册)
本书以呱呱、莓莓、大宇和宽宽4个虚拟的小学生的学校生活为主线,通过“小小调查员”“一起来活动”“我能行”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现实、提高思辨能力,通过“嗨,你知道吗”“焦点知识”等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的生命历程,培养独立意识,学会面对考试压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为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涯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心理1.6万字 - 会员
情绪疲惫的你(心悦读丛书)
心理版《看不见的女性》,揭示人际中“默认”的女性情绪劳动,撕碎“完美女性”谎言,重燃“她”力量的心理指南。读懂这本书也就读懂了自己,以及身为妈妈、妻子的所有女性你是否承担了大量的情绪劳动?你是否厌倦了成为所有人的依靠?你是否总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满足他人?如果你像大部分女性一样,总是感到情绪疲惫,总是处于焦虑和沮丧中,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做好所有的事情……那么,是时候大声说出你的需求了!心理治疗师南希心理8.2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手册(八年级下册)
本书主要包括:学习有策略、别人说我闲话怎么办、那些朦胧的情感等。心理3万字 - 会员
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手册(七年级上册)
本书以杨乐乐、王康、朱磊三个同学的经历串联起整个故事,把七年级新生经常会遇到的事,列出真实的情境,逐一进行探讨。在内容设置上,通过“课前调查”“班级播报”收集上课素材,引出相关心理现象;通过“心理加油站”“故事与案例”介绍相关事件中包含的心理学原理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最后通过“延长的心理电波“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内化,强化自我管理。最终达到“伴护心理发育,塑造心理能力,助力可持续成长”的目心理2.3万字 创意行为:存在即答案
这是一本讲述灵感与创造力从何而来的心理学自助指南,也是一本讲述“为人之道”的哲学之书。作者里克·鲁宾是世界知名的美国音乐制作人,由他制作的唱片曾数次登上美国畅销榜榜首。多年来,里克·鲁宾一直在深入思考:创造力究竟缘何而来,又如何消散?他发现,成为艺术家,关键并非是一个人的具体产出,而在于个体的感受和对世界的认知。在本书中,鲁宾通过78篇思考,分享了在他眼中“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智慧,为突破创造力瓶颈心理8.5万字